中国润滑油商城主要代理:山一化学润滑油脂,THK润滑脂,NSK润滑脂等润滑品牌,欢迎来电资询。
面对勘探开发“世界级”难题,西北油田大打科技进攻仗,持续保持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优势。科技创新已融入到了塔河油田每一口井、每一个生产环节
地处塔里木盆地腹地的塔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田。但其油藏成藏条件复杂,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盐、高含硫化氢”等特点,成为“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
面对特殊类型油气藏,西北油田坚持“科技先行、创新跨越”理念,加大科技攻关研究力度,逐步建立了具有塔里木盆地特色的古生界碳酸盐岩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并自主创新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等多项核心技术,为勘探开发提供了强力支撑。
勘探:创新孕育希望
年初,中国石化在西北油田召开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会战动员大会。战鼓声声,催人奋进。
作为中石化油气资源接替的主战场和“西部快上产”的主力军,西北油田在玉北、塔中、老区和外围“四大战场”展开油气增储上产会战。面对地质理论和工艺技术上的诸多挑战,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奋力攻关,勇当勘探“尖兵”。已在巴麦、塔中、两北、天山南等新区实现了“多点开花”:部署在沙雅县境内塔中北坡的顺9井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试获油流,实现了卡塔克隆起北坡碎屑岩领域的勘探突破,有望建成新的产能接替阵地;部署在沙雅县境内塔中1号断裂带西端的顺7井在奥陶系鹰山组酸压获油气流,实现了顺西区块奥陶系鹰山组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展示了该区奥陶系的良好勘探前景;部署在巴楚县境内的巴探5井在奥陶系鹰山组酸压获工业气流,实现了小海子区块奥陶系鹰山组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为该区下步的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玉北新区,继玉北1-2X井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该地区油气资源发现重大实质性突破,玉北3井、1-1井和玉北4井在奥陶系均钻获油气显示,扩大了该地区奥陶系的含油气面积,预示着该地区油气资源量潜力巨大,标志着中石化西北油田打造西部资源接替阵地、建设千万吨级油气田迈出了坚实一步。
开发:科技激发活力
2011年1月14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关专家评价,塔河油田的发现和建成,对推动我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目前,塔河油田部分砂岩油藏井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碳酸盐岩油藏停产、低产井也在不断增加,平均递减率达23-25%,自然递减控制难度大,稳产与上产任务重。加强老区治理,控制油田递减已刻不容缓。
面对难题和挑战,油田开发技术人员树立“开发无禁区、工艺无极限、管理无止境”的理念,自主创新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技术,完善了稠油降黏开采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技术。堵水技术成为重要的上产“利器”。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共完成堵水措施348井次,有效192井次,有效率55.2%,增油45.3万吨,形成了具有塔河油田鲜明特色的堵水技术系列,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
西北石油人坚持自主创新、特色开发,带来了油气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每年新增探明储量1.1亿吨以上,原油产量也从2006年的472万吨跃升至2011年的725万吨,年均增长50万吨,成为中国石化主要的产量增长区和接替区。
钻井:新工艺、新技术提速
塔里木盆地复杂的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对石油工程工艺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长期以来,钻井效率低、施工周期长、井漏、井喷等工程技术难题,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
为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西北油田坚持“坐稳塔河、加快玉北、突破外围”的战略部署,努力打造“快钻”工程。碳酸盐岩一直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难啃的“硬骨头”,为缩短钻井周期,打出高效井,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大钻井新工艺、新技术的储备和研发,先后成功引进并推广了丛式井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小井眼不固井完井工艺等多项钻井新工艺、新技术,钻井提速提效成果显著。针对塔中、巴麦等新区的地质特点,油田科技人员不断优化钻井工艺和钻具组合,成功推广应用了涡轮钻具、欠平衡钻井技术等多项钻井新工艺、新技术。其中, YB3井钻井周期仅166.13天,创该地区“快钻”新纪录,为该地区今后大规模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1--5月,完成钻井进尺15.54万米,比去年同期增加进尺3839.97米,创历史最好水平。钻井工程质量提升明显,2012年1-5月钻井工程总优良率达到87.39%,开发井优良率达到86.41%,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9.94%和7.84%。
,